除尘输灰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通常根据工艺要求、系统规模及自动化程度进行设计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:
特点:操作人员通过现场或控制柜按钮直接启停设备,适用于调试、检修或应急情况。
应用场景:
设备初次调试或维护时。
自动化系统故障时的备用模式。
优缺点:操作灵活,但依赖人工,效率低且易误操作。
特点:按预设时间间隔启停输灰设备(如仓泵、螺旋输送机等),定时清灰或输灰。
应用场景:
灰量较稳定的系统(如燃煤锅炉除尘器)。
定期排灰的布袋除尘器或电除尘器。
优缺点:简单可靠,但可能造成空转或灰量不均时效率低下。
特点:通过料位计(射频导纳、超声波等)监测灰斗料位,达到高料位时自动启动输灰系统,低料位时停止。
关键元件:
高料位计:触发输灰启动。
低料位计:停止输灰或切换至下一灰斗。
应用场景:
灰量波动较大的系统(如钢铁厂除尘)。
避免灰斗积灰板结的场合。
优缺点:节约能耗,但依赖料位计可靠性。
特点:监测除尘器滤袋两侧压差,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启动脉冲喷吹清灰系统。
适用设备:布袋除尘器的脉冲阀控制。
优缺点:优化滤袋寿命,但需配合输灰系统联动。
特点:通过压力传感器控制仓泵或发送罐的输灰周期。
例:仓泵内压力达到设定值后,自动开启输送阀,压力降至下限后停止。
应用场景:正压或负压气力输灰系统。
优缺点:输送效率高,但需维护仪表和阀门。
特点:
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或分散控制系统(DCS)实现全自动控制。
整合多种信号(料位、压力、时间等),实现智能联锁和故障报警。
功能扩展:
远程监控、数据记录、故障诊断。
与其他系统(如脱硫、燃烧控制)联动。
应用场景:大型电厂、水泥厂等自动化要求高的项目。
高级模式:
基于算法动态调整输灰频率(如模糊控制、PID调节)。
结合历史数据预测灰量变化,优化能耗。
例:水泥窑尾除尘系统根据工况自动调节输灰速度。
灰量特性:连续大灰量适合自动联锁,间歇小灰量可用定时控制。
可靠性要求:关键工艺段建议采用PLC冗余控制。
能耗目标:智能控制可降低压缩空气和电能消耗。
维护能力:自动化系统需定期校准传感器。
灰斗高料位信号触发→启动仓泵进料阀→进料完成→关闭进料阀→开启压缩空气阀输送→压力降至下限→关闭输送阀→循环结束或切换至下一灰斗。
通过合理选择控制方式,可显著提升除尘输灰系统的稳定性、能效比和环保指标。
上一篇:除尘输灰系统基础知识
下一篇:除尘运行参数对除尘电耗的影响